為了這份薯條值得拼命!究竟比利時人有多愛吃薯條?-UrbanSavour好味兒

為了這份薯條值得拼命!究竟比利時人有多愛吃薯條?

 
分享

馬鈴薯可說是歐陸料理裡頭,露臉率最高的澱粉主食,而其中最令人愛不釋手的非薯條莫屬。從薯條的英文名稱「French fries」來解讀,很多人可能直覺會認為法國是薯條的發源地,但這時比利時可是會跳出來抗議了,並且手上不忘捧著酥熱金黃的薯條,向全世界鄭重宣告,比利時人才是創造這道美味的真正始祖。

究竟薯條正宗該選誰?
對於薯條的正宗地位,比利時和法國雙強總是不免陷入唇槍舌戰,而爭論的熾熱程度,往往更勝於世界杯足球冠軍金盃的競逐。

首先,法國人引經據典指出薯條的第一次出現是在西元 1789 年,在巴黎新橋區(Pont Neuf)便出現了將馬鈴薯切成條狀後油炸的做法。比利時人則說比這早約 100 年的時間,比利時的漁夫早在1680年代,為了撐過漁獲短缺的冬季,便想到將馬鈴薯做成炸薯條的料理方法;從熱油鍋裡撈出的金黃成品可是出乎漁夫們預料的好吃。於是,薯條踩著熱油腳步,從此踏入了比利時的傳統餐點陣營。

而遠在美洲的美國人則是將票錯投給法國;二次大戰期間,美軍行經比利時時,嘗到了當地軍隊現炸的薯條,除了對這好味道投以瘋狂熱愛外,還將說法文的比利時軍人誤認成法國人,因此而奉送「French fries」的封號。不過,德國總理梅克爾,則是站在比利時這邊,據說她的私房嗜好便是這一根根外皮酥香內裡鬆軟的薯條,布魯塞爾的薯條攤前排隊的長長人龍也能看見她的身影。梅克爾痴心等候的照片,被收進許多人的相機裡頭,使得梅克爾順時榮登比利時薯條的最佳國際宣傳大使。

全世界最美味的薯條起手式:油炸兩度與華麗醬料
從食材方面來說,馬鈴薯的學問可是首要條件。在比利時,人們一定會選擇使用當地生產的「Bintje」品種馬鈴薯。形狀上,則絕對要切成 1 公分的,比麥當勞薯條寬上兩倍以保持厚實口感。最後則是同樣關鍵的油炸法,得先以攝氏 120 度到 150 度的油溫炸一次,瀝乾後再以攝氏 180 度炸一次,撈起後酌量加鹽,並且抛向空中數次以達到充分拌勻的效果。薯條必須經過兩度油炸,正是確保薯條能外酥內軟的秘方。最後則是一點關於選油的小秘訣:比利時人通常會選擇以牛油或鴨油油炸,更能為薯條帶來誘惑勾人的香氣。

比利時薯條的另一項特色,就是搭配各式華麗的醬料;最標準的配備有:大蒜蛋黃醬(Aioli)、塔塔醬(Tartar sauce)或帶點辣味的安達魯西醬(Sauce Andalouse)。但如果是薯條行家肯定還有私房醬料供搭配像:雞尾酒醬(Cocktail sauce)、咖哩蕃茄醬或是由鳯梨蕃茄、美乃滋混合的巴西甜醬。至於在美國最流行的蕃茄醬,反而得不到比利時人的關愛眼神。薯條沾上濃稠綿密的醬料入嘴後,黏滑、香脆、熱燙、鮮嫩的感受,可說是一種既翻騰又淋漓的幸福。

融入生活,是狂熱更是值得捍衛的國民信仰
以薯條國度為傲的比利時,雖然面積比台灣更小,馬鈴薯產量卻雄踞全歐第一,歸功於它的溫帶海洋型氣候,造就了適宜馬鈴薯生長的環境。在比利時,與薯條相關的產業便如童話故事裡傑克的魔豆般瘋狂發展,光是位於境內的炸薯條攤便高達 5000 處!點上一份薯條,送上手中的金黃餐點大多以圓錐紙筒或長方紙盒盛裝。擠上點醬料趁熱吃,就是體驗在地風情的最好方式。

可別小看這份簡單的外帶小食,歐洲人常彼此以國家印象戲稱,據說只要比利時人手上有薯條,誰都殺不了他!因為美食當前,誰敢搶了薯條,比利時人絕對拿出性命拼到底。這認真程度可不是誇張,因為在比利時觀光,免費發給遊客的當地地圖裡,幾乎都會標示出該地的薯條攤位,就怕你體驗不到這油酥軟香。

酷愛薯條成痴,位於比利時北部的布魯日還有座全球獨一無二的薯條博物館,由一座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建築物改建而成,絕對是薯條迷的聖殿。此外,還有一位薯條攤老闆
Chris Verschueren,為了心愛的薯條能夠不眠不休,連炸薯條長達83小時,更因此創下了金氏世界記錄。

此外,曾經在 2010 年陷入無政府狀態的比利時,當時因此而上街遊行的群眾,許多人可都是一手持標語,一手握著熱騰騰的現炸薯條,政府危機再大,日子只要還有薯條就過得去。

國土形狀和馬鈴薯相仿的比利時,靠著一根一根的酥軟美味征服全球食客。今天來點薯條吧!畢竟對著罪惡指數破表的美味無條件投降,永遠也不嫌晚。

 

 

延伸閱讀|
怪奇食物日|關於小熊軟糖的事
告別春日的味覺儀式|法國經典名菜:春蔬燉羊肉

 

 

文 / 杭諾

Photo Credit:Food & Wine Magazine / Twisted Food / Pinterest / The Telegraph / Medium / Departures / Eater Den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