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進波蘭食堂「牛奶吧」用餐,會有一種重回共產時代生活的錯覺-UrbanSavour好味兒

坐進波蘭食堂「牛奶吧」用餐,會有一種重回共產時代生活的錯覺

 
分享

被美國飲食媒體《EATER》推薦為波蘭旅行必體驗的「牛奶吧」(Bar mleczny),儘管名字裡有個「吧(Bar)」字,牛奶吧卻完全不如我們一般對酒吧的想像,而是提供許多便宜又大碗的波蘭家常菜,讓平民百姓們能夠好好溫飽一頓。

牛奶吧最早誕生於 1896 年的波蘭華沙,由一位名叫 Stanisław Dłużewski 的酪農所創立,店內販賣的食物八九不離十都是奶製品,因此取名為「牛奶吧」。而後牛奶吧逐漸轉型為全日型的自助餐廳,從湯品、波蘭餃子到甜點一應俱全。

當波蘭被共產政權統治後,除經濟發展相當緩慢之外,更伴隨著食物短缺的問題,此時政府便相中供應著市民便宜吃食的牛奶吧,透過政府補助,各地的牛奶吧宛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成為餵飽波蘭人民的重要場所。據說最興盛的時期,全國竟多達四萬家這麼多呢!

時間來到了近代,卸下鐵幕後的波蘭逐步走向經濟自由化,市場上更多出各式各樣的餐廳,民眾吃得起食堂以外的食物,吃飯的選擇也變多了,不再被需要的牛奶吧更失去了政府的補助,使得牛奶吧在眾多競爭者中逐漸被淘汰,目前全國僅剩約一百多間,漸漸成為老一輩波蘭人才有的時代回憶。

 

在倒光之際再度成為熱門用餐地點
直到 2011 年,牛奶吧老店之一的「Prasowy」傳出被迫搬遷的消息,還一度撐不下去而休業。得知這些消息的民眾生氣了,以示威抗議表示不滿,更一起寫信給政府,希望政府能繼續補助牛奶吧,終於成功將 Prasowy 給搶救回來,更連帶掀起一股上牛奶吧用餐的風潮,帶動起其他的牛奶吧生意。

現在,儘管是未經歷共產年代的年輕人,也紛紛流行上牛奶吧,拿托盤、點餐、等廚師製作完餐點後將食物放到托盤上,端起托盤找位置坐,就像在學生餐廳吃飯一樣。不過,與老波蘭人的牛奶吧回憶不同之處,便是現在的牛奶吧不僅有肉了,菜色出現炸豬肉排、獵人燉肉等過去被視為奢侈的食物,餐具也不再需要以鏈子拴在桌上!

 

餐桌上的經典國民美食
說到波蘭美食經典中的經典,首推包有馬鈴薯和起司的波蘭餃子(Pierogis)、以甜菜根製作的粉紅色酸冷湯(Borscht)、高麗菜捲( Gołąbki)、炸豬肉排(Kotlet schabowy)、馬鈴薯麵疙瘩(Kluski)等,搭上加了麵的番茄湯,飲料通常有之前介紹過的俄羅斯傳統飲品「Kompot」水果茶。Kompot 由草莓、蘋果、藍莓以及覆盆子等大量水果製成,漂亮的莓果紫紅,喝起來的味道酸酸甜甜,很適合餐後解膩。

而波蘭餃子包的不是我們習慣的豬肉末加菜,經典風味也會填入碎肉、酸菜或蘑菇,可水煮或油炸,也通常會附上炸洋蔥和酸奶,口味非常特別。通常一份餃子、一碗湯,搭杯水果茶,一份套餐不到台幣兩百元就能飽餐一頓。

下次若有機會到波蘭走訪,是不是也想體驗看看牛奶吧的滋味呢?別怕看不懂菜單那些密密麻麻的波蘭文,大方拿出手機裡預找好的幾樣你想吃的菜色,把照片給店員看就沒問題啦!

 

 

延伸閱讀|
豆漿、杏仁奶都退位,歐美咖啡界裡新寵兒-OATLY燕麥奶
抱歉,可頌其實不是土生土長的法國美食

 

 

文 / Summer

Photo Credit:wikimedia / purohotel / alimentarium / thatdoggonelady / maciej / assets / cdn / kotlet.tv / nstagram / assets / kuron / squarespace-cdn / ca-times.brightspotcdn / g.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