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的午間聚餐,在鬧哄哄的餐廳裡,你我一同分享菜單,思忖著要吃哪種麵條、點上哪杯飲料最能滿足身心。這時,瞄到開胃菜的圖片介紹上,印著的那碗青綠鮮脆,用巨大木盆乘裝、上頭灑滿焦酥培根與起司的食物,揮手喚起服務生注意──「你好,先來份凱薩沙拉吧!」我們有志一同。沙拉,當然要吃「凱薩」做的。
這位凱薩並非你我腦中直覺想起的大帝,而是義大利裔美國人凱薩卡狄尼(Caesar Cardini),時間回到 1920 年代,卡狄尼為逃離美國當時的禁酒令,遷移到墨西哥,在位於美墨邊境的城市提華納(Tijuana)開了家義式餐廳。1924年的某個週末夜,餐廳滿溢源源不絕的拉丁式熱情,狂歡的夜晚讓食物幾乎供不應求。老闆身兼主廚的卡狄尼只好隨機應變,把廚房所剩的食材全加進沙拉裡,攪拌攪拌,「凱薩沙拉」就此誕生。
這堪稱因應急而誕生的美味沙拉,就這樣擴散回美國好萊塢,再由西岸被端上世界各地的餐桌,持續飄香將近一世紀!說起凱薩沙拉,似乎人人都能想像出菜色的模樣,記憶中的味道或許也大同小異,然而,一份完美的凱薩沙拉,必備的食材有哪些以及正確的風味是什麼呢?
生菜|蘿蔓萵苣(Romaine lettuce)
外型較為直立的蘿蔓萵苣,是凱薩沙拉最重要的基底,口感爽脆,水分多,嚼起來略帶甜味,味道非常清淡、能搭配口味較重的醬料,生食較美味,因此多用在沙拉中。而挑選蘿蔓萵苣的小撇步,就是選白一點的會比較甜喔!
配料|麵包丁(Croûtons)
麵包丁雖然是配角身分,但絕對是凱薩沙拉裡不可或缺的一環!自製麵包丁其實很簡單,只要將一般白麵包撕或切成小塊狀,加入橄欖油和蒜末,接著放至烤箱烤至金黃脆硬就完成了。咬下麵包丁時卡滋卡滋的聲音,光是單吃就夠唰嘴了,更別提在凱薩沙拉裡頭隨意點綴,口感酥脆,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
除此之外,常見的配料也包含煎得焦香的培根碎、切片或細碎的水煮蛋,以及刨上滿滿的帕瑪森起司。對了,雞肉則是不可容忍的錯誤存在。
醬料|凱薩醬
凱薩醬堪稱是凱薩沙拉的靈魂,而這也是這道菜稍微費工的一部份。據說最原始的凱薩醬版本裡頭,是沒有「鯷魚」這項食材的,但加入鯷魚後的版本味道更好,卻是大家公認的事實。將鯷魚醬、大蒜、紅酒醋、檸檬汁、橄欖油及黑胡椒均勻攪拌,再加入一顆蛋黃增添滑順質地,待完全融合後,最後再倒入狄戎芥末醬(Dijon))和帕馬森起司讓味道更突出,裝至密封罐後冷藏。
根據卡狄尼的女兒回憶,卡狄尼在製作凱薩沙拉時,通常只取蘿蔓萵苣較嫩的那幾片葉子,並且還會把水煮蛋放在葉片上,再用木勺小心地把蛋碾碎,仔細翻轉,讓水煮蛋平均分配放在萵苣上。如此細膩的巧思,就曾在知名美食作家茱莉亞柴爾德(Julia Child)的書中被提及過,讓她印象非常深刻。
直到現在,卡狄尼的餐廳仍然保留這項傳統,若你點了份凱薩沙拉,服務人員便會推著餐車到你桌邊,像是表演一般,在你面前仔細地拌出,當年那道沙拉。
延伸閱讀|
盤中飧研究室|義菜貪吃鬼必須筆記的燉飯米粒學
摩洛哥廚房|一鍋就能完成的番紅花香料雞
文 / Summer
Photo Credit:Natasha's Kitchen / Food & Wine Magazine / Supermarket Perimeter / Gimme Some Oven / Eggs.ca / Le Continental / Le Continental / Chopt Tra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