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頂上的封存學問|你是軟木塞派還是旋轉瓶蓋?-UrbanSavour好味兒

酒瓶頂上的封存學問|你是軟木塞派還是旋轉瓶蓋?

 
分享

順應傳統亦或改採新法,是文明與科技發展的過程中總會遇上的課題,而葡萄酒的封瓶方式亦面臨這樣的大哉問。葡萄酒的歷史悠長,然而直到17世紀,釀酒師們才找到了能夠牢牢將瓶中物封住,且長時間存放亦不至於碎裂的天然瓶塞材質——「栓皮櫟」(Cork Oak),軟木塞於是成了傳統葡萄酒最常見的封瓶方式。

關於瓶塞材質的選擇,其實不脫以下幾點考量:一、密封瓶口,保持酒液不外洩。二、允許微透氧,讓葡萄酒得以呼吸。三、便利開啟易於飲用。四、可接受的生產成本。只要滿足這些要點,並不是非得用軟木塞才能作為封瓶之用,例如目前市面上也常見旋蓋式的酒瓶,手一轉便能輕易享受瓶中美液,比起軟木塞瓶蓋需要開瓶器輔助,似乎更為便利,但為何軟木塞仍如此廣泛地被各家酒莊應用,難道這之中存在著懷舊的刻板情結呢?

事實上,關於旋蓋與軟木塞的優勝劣敗討論已屬少見,葡萄酒封瓶方式的爭議似早有定論。以技術層面上觀來,由於軟木塞無法克服 TCA 汙染的致命傷(關於軟木塞污染,請參考另篇文章:壞了請你別忍耐,葡萄酒開瓶後該注意的變質小提示),加上若保存不善,軟木塞容易有汙染、受潮或過度氧化的問題,導致酒液走味。於是具備所有優點且能屏除缺失的旋蓋是優於軟木塞的。是故,現今對於封瓶方式的議題,討論已轉而聚焦在消費群眾與酒莊能否接受用旋蓋封瓶的葡萄酒了。

28752822_196917097564214_5601279623393443840_n.jpg?_nc_ht=scontent-tpe1-1.cdninstagram.com不過只要叫得出名號、價格高昂的酒款,幾乎目前仍然都使用軟木塞,但它僅是一種封瓶工具,並非決定酒款優劣的必要因素,與瓶中物的好壞沒有絕對關係。 若下次想在店舖購買葡萄酒時,不妨多留意,大部分舊世界產地的酒莊(尤其是法國)依然偏好選擇以軟木塞封瓶。除了遵循傳統外,傳統酒莊也相信,透過軟木塞氣孔的天然微透氣率,讓瓶內美酒進行緩慢地呼吸,能使葡萄酒的香氛氣息與口感風味,隨時間更佳醇化熟成,因此許多老酒愛好者仍以軟木塞馬首是瞻。

相對而言,諸如澳洲、紐西蘭、南非、阿根廷等地所出產的葡萄酒,通常較常使用旋蓋。也因為它的成本低廉,故以機械化耕作、釀酒的新世界酒莊所生產的平價酒款幾乎一律以旋蓋封口,也因此造就了「旋蓋等於低價酒」,或者用旋蓋沒好酒的刻板印象了,其實一切僅是肇因於是否依循歷史傳統而已。

市場上也出現部分新世界酒莊,以行銷為考量,比照舊世界用軟木塞以構成所謂的葡萄酒的高級感。此外,過去旋蓋最常被詬病的透氧度不足,也早就獲得解答;看似氣密的旋蓋其實與玻璃瓶口隔著一片能使微量空氣進入的墊片薄膜,讓瓶中佳釀亦能隨歲月的流逝轉出美好風貌,逐漸熟成。加上旋蓋杜絕了因使用軟木塞而無解的種種污染問題,讓享受葡萄酒變得安全、便利許多,又哪能說旋蓋不是封瓶方式的最佳解呢?

結束了近幾年已愈趨明朗的瓶蓋之爭,接著來談談筆者身為侍酒師的主觀想法。在葡萄酒的世界裡,飲者如我,欲求的是品飲體驗帶來的感動與回憶,那是最終追尋的價值與意義所在。由軟木塞封瓶,人們必須借助特殊開瓶器和嫻熟手法才能順利品嚐瓶中物;開瓶的過程讓期待昇華,也讓葡萄酒有了一種接近儀式般的特殊意義,致使它成為如此獨特而有生命力的飲品。若僅能二選一,我仍擺脫不了軟木塞帶來的浪漫情結。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禁止酒駕。

 

延伸閱讀|
巴黎嬉皮區醞釀場餐桌革命,世界最佳50餐廳SEPTIME
吃進一方巴黎皇宮貴族的富麗堂皇:歌劇院蛋糕

 

 

文/Alax Kao

Cover Photo Credit:The Green Head

Photo Credit:kingsleyartgallery.com / crufinewines / paparitzzi / leyannouu / sachiko0418 / TODAYonline / samanthaloiacon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