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十九世紀的愛爾蘭民謠,在在顯示這道家鄉菜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脈絡,燉肉的香氣彷彿從歌詞裡透了出來。
愛爾蘭燉肉的烹煮方法可追朔到羅馬帝國,被認為是現存最古老的食譜,據說最傳統的食材只有肉、馬鈴薯、洋蔥或是歐芹(又名巴西里)。這些食材便宜且容易取得,在社會經濟動盪的時期,只要有鍋具與火源,即便是貧困的家庭也能夠靠燉肉生存。
而馬鈴薯、洋蔥等根莖類不但能補充人類所需的養分,也能讓菜餚更添風味,同時增加湯的濃稠度,使得燉湯的口感更加飽滿爽口。一鍋色香味美的燉肉最常搭配麵包及穀物,吸飽美味湯汁的麵包下肚更能提升飽足感。愛爾蘭燉肉之所以可謂為平民美食,反映的其實是民族自力更生的歷史背景。
生活在歐洲大陸外的西部島嶼,早期愛爾蘭人多以飼養羊隻以及耕種塊根植物為生,人們以羊隻毛皮製成保暖的冬衣、羊乳則是各種乳製品的來源。當羊隻到達生產年限時,賴以為生的動物最終變成島民生活裡重要的肉食來源。年歲已長的羊隻當然不比羔羊,其肉質與骨骼皆相當堅韌厚實,為求料理好入口,這也是為什麼這道愛爾蘭傳統菜餚必須以細火慢燉的原因。
十九世紀中期,愛爾蘭地區發生歷史著名的飢荒,又稱「馬鈴薯大飢荒」,使得大量人口移民到海外躲避飢荒,這道源自愛爾蘭的傳統家常菜也隨著移民被帶入了其他地區,更落地生根融合了不同地域的食材與料理元素。發展至今,愛爾蘭燉肉不再受到物質匱乏的限制,常以不同肉類與食材烹煮,也可以隨著喜好與口味添加不同燉菜或香料,既保有傳統的核心元素,又總能頑皮地創新,挑戰人們的味蕾。從過去只求溫飽的「農民菜」走向今日喚起愛爾蘭人們記憶中家鄉美食的地位。不妨下次下廚時端一鍋愛爾蘭燉肉上桌,加點自己的創意,讓這道暖心料理狠狠地黏在肚皮上!
文/Chiu
Cover Photo Credit:simplyrecipes.com
Photo Credit:tablespoon.com / sarahjane_gee / dschrane /Southern 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