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十九世紀,歌劇風靡歐洲,宴席成為展現品味的場域,料理也開始向藝術致敬。
這股風潮延續至二十世紀,如:以蛋白霜餅為底、搭配鮮奶油與水果的巴甫洛娃蛋糕(Pavlova),正是為歡迎俄國芭蕾舞者安娜・巴甫洛娃 1926年造訪紐澳而誕生。
如今餐桌上的一道經典菜餚,都可能蘊含來自舞台的靈感。
諾瑪義大利麵(Pasta alla Norma)
Pasta alla Norma起源於西西里島卡塔尼亞,當地人為致敬同鄉著名作曲家文森佐・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並以他代表作《Norma》(1831年米蘭首演的經典歌劇)命名這道麵食。
據傳,西西里劇作家納諾・馬卡利(Nino Martoglio)品嚐後驚嘆:「Chista è 'na vera Norma!」(這簡直是完美的Norma!),讚美它如歌劇般完美。
由炸茄子、番茄醬、羅勒與ricotta salata乾酪(西西里特有的鹹味乾酪)組成的諾瑪義大利麵,風味濃郁鹹香。
茄子的油脂包裹住酸甜番茄,乾酪帶出奶香與鹹鮮,是南義風味的經典代表,至今仍是卡塔尼亞各家trattoria(傳統小餐館)的招牌菜之一。
歌劇院蛋糕(Gâteau Opéra)
歌劇院蛋糕誕生於1955 年,由法國甜點師西里亞克·加維永(Cyriaque Gavillon)在巴黎Dalloyau甜點店創作出。
他希望打造一款每口都能呈現多層次風味的蛋糕,於是以杏仁海綿蛋糕、咖啡糖漿、咖啡奶油霜與巧克力甘納許層層堆疊而成,每層厚度講究、結構嚴謹,表面光滑如鏡,優雅而精緻。
Gavillon的妻子看到後,驚喜發現蛋糕彷彿巴黎歌劇院觀眾席,金箔點綴宛如其華麗裝飾,因此提議命名為「Opéra」,不過部分傳說認為此名也向當時經常光顧的芭蕾舞者們致敬。
蜜桃梅爾芭(Pêche Melba)
1892年,澳洲女高音內莉·梅爾巴(Nellie Melba)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演出《羅恩格林》,當時任職於薩伏伊飯店的奧古斯特·埃斯科菲耶(Auguste Escoffier)向來欣賞梅爾巴的優雅舞台風格,為了慶祝她的成功演出,特別創作這道甜點。
Pêche Melba以糖煮白桃、香草冰淇淋與覆盆子醬組成。白桃脆甜、冰淇淋濃郁、覆盆子醬的酸味提味,溫熱與冰冷交錯,層次分明,展現艾斯科菲耶簡約又華麗的獨特手法。
羅西尼牛排(Tournedos Rossini)
作曲家焦阿基諾・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不僅熱愛音樂,也對美食充滿熱情,在巴黎生活期間,他與許多名廚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傳說某晚羅西尼饑腸轆轆,指定以菲力牛排為底,疊上鵝肝與黑松露,最後以馬德拉紅酒醬收尾,製作一份宵夜。這道宵夜最終成為法式經典,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為Tournedos Rossini。
有趣的是,當時流傳著一個默契:凡是菜名中出現「羅西尼」,裡頭必定少不了他最鍾愛的鵝肝與黑松露。這樣的命名標準,至今仍是許多法式餐廳中的不變法則。
偷偷告訴你~羅西尼牛排在 BeApe 也能品嚐到!
文 / Sheena
Photo Credit:維基百科 @Giuseppe Tivoli / @艾蒂安·卡爾雅 / 官網 repubblica / cookpad @tootss / hrachuhibassenz / kknews / visitmelbou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