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皮濃湯印象
在台灣,一提到酥皮濃湯,總是能想起在夜市裡吃牛排的回憶。在燒燙到吱吱作響的鐵板牛排上桌前,一定要有的儀式,就是先吃顆熱呼呼的奶油餐包,邊期待著待會現烤出爐的酥皮玉米湯。
仔細回想,不管是夜市牛排或高級西餐,只要是酥皮濃湯,好像一定都是用這款白瓷材質、雙邊都有著獅子圖樣的「雙獅頭碗」盛裝,難道製作酥皮濃湯,非得用這碗不可嗎?
酥皮湯創始人–Paul Bocuse
其實雙獅頭碗的誕生,最早可是出現於高級的法式餐廳,而其發明者,更是大名鼎鼎,被譽為「現代主義烹飪之父」的法國名廚保羅博庫斯(Paul Bocuse)。
保羅博庫斯出身於法國南部里昂的廚師世家,不僅出版食譜、創辦廚藝學校,其開設於里昂的餐廳L'Auberge du Pont de Collonges,更是從1965年起,連續54年獲得米其林三星榮譽,是至今三星最長紀錄保持者。
季斯卡黑松露酥皮湯 Soupe Aux Truffes Noires V.G.E.
最早的酥皮湯出現於1975年,在由法國總統頒授國家榮譽軍團騎士榮耀的餐會上,保羅先生以牛肉高湯作為基底,加入諾麗苦艾酒、鴨肝、牛頰肉及削片的黑松露,最後將奶油酥皮鋪蓋至雙獅頭碗上進烤箱,是首次將酥皮覆蓋在熱湯上的料理,並命名為「季斯卡黑松露酥皮湯(truffle soup V.G.E.)」。
這樣先破「皮」再喝湯的吃法,在當時可說是十分新穎,也成為成名代表作,更影響了之後許多廚師效仿。
非雙獅頭碗不可嗎?
雙獅頭碗不只外觀擁有傳統的古典美感,關於造型獅頭,其實還蘊含著一些巧思。像是獅頭的位置在碗內會呈現凹槽,能夠做為廚師裝湯時的份量依據;獅頭更能幫助酥皮牢牢固定在碗上,避免在烤箱加熱時因熱膨脹而位移。
另外,帶點高度的碗,離用餐者的鼻子較近,打破酥皮時,碗裡料理的香氣可以更快速地撲鼻。
同場加映
在法式傳統菜當中,如法式酥盒、Pithiviers、酥皮牛排或鴿子派等菜餚,也都會使用到酥皮製作。現烤到金黃奶油酥皮一出爐就有炸裂的濃郁奶香,外酥脆,內裡熱呼呼並保有油潤與水氣,就是最美味的狀態。 再包裹著由廚師精心設計的內餡,層層疊疊的香氣與風味,一口就能療癒身心的魔力,不分大人小孩,輕易就能擄獲大家的胃。
文 / sheena
PhotoCredit:Paul Bocuse